沒有了標籤,你還會買飲料嗎?

發佈日期 2022-03-21

近日,康師傅冰紅茶和康師傅無糖冰紅茶在線上旗艦店推出了主打低碳概念的無標籤PET瓶包裝。去掉標籤後,瓶身僅有激光刻上的生產日期和名稱。兩款飲料將通過不同顏色的瓶蓋進行區分,黃色爲有糖版,黑色則代表無糖。目前,無標籤瓶還不單獨售賣,只可整箱購買。

這是國內首次推出的無標籤飲料產品,因此在行業內外也備受關注。但從全球範圍來看,像可口可樂、依雲、三得利等多個品牌,在近幾年中均已上線了無標籤版本飲料。

當飲料沒有了花花綠綠的標籤,你還會爲它買單嗎?

哪些飲料品牌在去標籤?

作爲食品飲料消費領域最主要的包裝形式之一,PET瓶的可回收綠色設計、循環回收利用受到全球的極大關注。像可口可樂、依雲、雀巢這樣的品牌已經完成了無標籤PET瓶的線上線下投放。

去年年底,可口可樂在韓國首次推出名爲“Coca-Cola Contour Label Free”的無標籤PET瓶。這款PET瓶,瓶身無任何標籤,通過在線渠道獨家銷售,產品相關信息列在二次包裝上。這款產品有原味可口可樂和零度可口可樂兩種,不同的是瓶蓋的顏色。在這之前,可口可樂還曾通過其蘇打水品牌Seagram’s、瓶裝水品牌Pyeong ChangSoo和Vio Soonsoo以及飲料品牌Toreta,在韓國均推出過無標籤包裝。可口可樂在其可持續包裝全球戰略中提到,要在2030年實現所有飲料包裝100%等量回收再利用。

今年年初,雀巢日本推出了“無標籤”咖啡。這款咖啡採用無標籤PET瓶設計,以每箱12瓶的形式整體銷售,成分名稱等標識被印製在箱體,回收標誌被壓印在PET瓶身,瓶蓋上的標籤則註明了產品類型。現在,這款產品已經在線下渠道銷售。雀巢同樣承諾在2025年前使其包裝材料100%可回收或可重複使用,並將原生塑料的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一,以迴應消費市場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

同樣爲了履行品牌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去年上半年,礦泉水品牌依雲在新加坡推出了首款無標籤、100%可回收PET瓶子。瓶蓋和瓶身都使用了可回收塑料,但與上述所講的無標籤瓶不一樣,依雲在瓶身採用了浮雕技術,將自己的品牌名稱和logo雕在了瓶子上。消費者在購買時,依舊可以直觀的看到這是依雲品牌的礦泉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爲去掉標籤而造成的品牌自身辨識度降低問題。

爲何要去標籤?

近兩年,在全球“碳中和”、“碳達峯”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塑料及塑料製品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而飲料行業更是首當其衝。

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背景下,各大企業都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而對於飲料行業而言,減少瓶身塑料製品的使用,則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尤爲重要的一環。對於各大飲料企業而言,PET瓶的可回收綠色設計、循環回收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一方面,去掉瓶身的塑料紙設計則是另一方面。比如康師傅這次對冰紅茶和無糖冰紅茶更換PET瓶和去掉標籤這一措施,預計每年可減少PET粒子使用3400噸,迅速的降低了對塑料的使用,加快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

Innova Market Insights數據顯示,57%的全球消費者同意,當一個熟悉的品牌改變了包裝設計,會吸引他們的重新關注。另據凱度一項全球研究報告顯示,有87.5%的消費者在乎自己購買的產品是否符合“減量包裝”標準,其中20%的人每天採取行動來減少日常的包裝浪費。報告指出,如果有品牌能精準觸達他們的話,這20%的人羣蘊藏着巨大商機。

無標籤瓶無疑是能觸達這20%人羣並更能獲得他們青睞的產品,同時還可以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比如在康師傅飲品旗艦店中,針對無標籤產品,消費者紛紛留下了類似“向企業致敬”的留言。

一款飲料去掉標籤後,往往會受到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這也會爲品牌帶來額外大量的曝光和正面宣傳。以康師傅冰紅茶爲例,在康師傅冰紅茶的品牌官微中,用戶對於無標籤內容的留言與點贊明顯高於其發佈的其他內容。2月18日康師傅無標籤瓶亮相,2月19日微信指數上漲1120%。3月11日,無標籤版本的康師傅冰紅茶產品正式上線前一天,大量媒體對這一相關內容進行了報道。根據微信指數顯示,3月11日康師傅冰紅茶指數近250萬,其中公衆號的佔比高達70%。

去掉標籤對飲料行業的影響

當越來越多的飲料品牌開始嘗試去掉瓶身的標籤,關於反對過度包裝,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環保理念正在席捲各大飲料廠商。去標籤化對飲料行業的影響變得愈發明顯,但與此同時關於去掉標籤後,不利於設計進步以及飲料造假的擔憂也隨之而來。

爲了提升飲料的顏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許多飲料品牌的設計往往會將塑料標籤包裹着整個飲料瓶。還有一些飲料的標籤已經脫離原本的標註產品基本信息的功能,被設計得花花綠綠。通過靚麗的外表,在衆多飲料中變得格外顯眼。所以,去掉標籤這一舉動,首先就是解決飲料品牌瓶身過度包裝的問題。

去掉標籤也可以直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一般來說,飲料瓶上的標籤多爲PVC材質,而飲料瓶爲PET材質。在回收過程中,兩種材質要分別回收,降低迴收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回收的成本。去掉標籤,不僅可以減少企業在生產標籤時所需要的費用,也避免了回收標籤時的成本。

但無標籤PET瓶的推出也讓消費者有了一些擔心。比如,在沒有了標籤之後,飲料的包裝只剩下PET塑料瓶,飲料直接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簡單的包裝更容易讓不良商家模仿造假,降低了造假的成本。此外,沒有了標籤的飲料瓶,不同品牌飲料的辨識度隨之降低,消費者對於分辨飲料的難度也隨之提升。

長遠來看,無標籤產品的推出無疑是利國利民的舉措,但產生的問題也同樣不可忽視。隨着無標籤化的普及,對應無標籤產品的服務體系也應當完善。各大品牌在無標籤產品設計中也應當考慮設置無標籤產品的防僞識別碼,預防造假問題的產生。在辨識度方面,沒有了標籤的飲料可以將設計思路放在瓶體本身以及瓶蓋當中。因爲,唯有企業的無標籤產品真的被消費者所辨認並接納,可持續發展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本文來源:手机在线买球APP